宋代古寺穿越到唐代:周至大秦寺申遗引质疑
新华网陕西频道10月11日电(记者陈昌奇杨一苗)建于宋代的古塔,却在申遗材料上“早产”于唐代;佛教信徒众多的寺院,却成为景教遗存;寺院中陈列的文物,并非出土于当地,而是从农民家中搜罗而来……陕西省周至县大秦寺作为丝绸之路的遗产点之一,参与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,但其中存在的多种造假行为,引起了当地群众、文物专家及学者的质疑。
大秦寺位于陕西省周至县秦岭山脉脚下,这座寺院由一座古塔和一栋新近建成的三层建筑寺院组成。从建筑形式上看,这是一座佛教寺院,不仅有佛教僧人长期居住在寺院中,每日还有不少信徒来这里诵经拜佛。
大秦寺住持释圆光告诉半月谈记者,自己已在这里任住持多年,并在众多信徒的支持下建起了念佛堂。然而让释圆光没有想到的是,这个自己和许多信徒寄托信仰的地方,在当地政府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材料中,竟成为另一教别——景教留下的历史遗存。
半月谈记者从周至县政府相关文件及文物部门提供的陕西12处20个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材料中看到,大秦寺建于唐代,是作为景教的历史文化遗存,被列入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进行申报的。
据大秦寺文物管理所所长李会雄介绍,景教是唐代时期基督教的一个流派——聂斯托利派在中国传教时的一个派别,公元635年传教士阿罗本在西安传教时建立了很多景教寺院,周至县的大秦寺就是其中一所。
大秦寺作为丝绸之路遗产点之一参与了申请世界遗产。“丝绸之路”东起古都长安,西经南亚、中亚直达欧洲、北非,穿越十多个国家和地区,全长7000多公里,其中中国境内近4000公里,是举世闻名的国际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之路。因此,丝绸之路也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申遗项目。
龙湾区状元镇西台村罗华锦园小区里一条小路路面开裂,最宽的地方有四五米,河边的绿化带塌陷,房子也出现裂缝…… [更多]